第233章 苏家小院(第1页)
沪市的弄堂里在白天渐渐人多了起来,杨墨和苏阳吃完早饭后就出了空间,绕到弄堂里,这里并没有所谓的历史厚重感,也看不到曾经东方巴黎的神韵。
这里也只是小院挨着小院,一副生活市井的样子。
苏阳的家还好,在人均不到4平米的沪市,有一个小杂院是非常了不起的,这主要源于这个电子厂本身就在近郊,属于当下沪市的边缘。
还源于苏阳的父母曾经都是双职工,所以分到了这处房子。
在苏阳父母去世后,当然也有人想打这个房子的主意,但是姐弟俩在别的方面可以让,这个房子上是一点都不动摇。
快走到苏阳家时,弄堂里的人就都是苏阳熟悉的了。
“这不是苏阳吗,你回来过年了?”
“是的,阿婆你今天不忙啊。”
“不忙,这位是?”
“我新妇”
沪市这地方管媳妇叫“新妇”,也有叫老布、嘎子婆的。
也有人看到苏阳说:“小阳回来了,你姐早就说你回来过年,一直等着你呢。”
苏阳也是笑着回应:“嫂嫂说的是,地方远,不好回”之类的。
大多数人对于苏阳的回来都是抱着善意的笑,而且还夸奖他长大了,会说话了。
对于杨墨,大家也是一番打量,估计是以挑剔的眼神来的,不过,杨墨的长相和身段太能打,根本挑不出啥。
就连想摆一下城里人的优越感都张不开嘴,没办法,杨墨穿的是毛子国大衣和翻毛皮鞋,这大衣放在后世算土,但在眼下来说,简直堪比“驴”牌。
这个大衣唯一的不好,就是不分性别,男女都是这个样子,国内也有类似的大衣,都是部队发的,但是比毛子国的要臃肿一些,杨墨就有一件,还是冯建国给她的。
苏阳手上拎着一个大提包,也是给大家过过眼,别回头遇到大姐,说两人空手回来。
这样一个是避免别人说自己下乡混的太差,丢脸皮,苏阳不在乎自己的,她在乎杨墨的和苏梅的。
还能给大姐打个底,回头杨墨拿出一些东西来也能有个来处。
苏梅应该去上班了,大门上落了锁,这个锁一直没换,苏阳又钥匙,直接打开就进了院子。
杨墨算是了解了什么叫小院,整个院子还没有杨墨房子的前边一面园子大,只能用平米衡量。
杨墨大致估算了一下,也就140-150平的样子。
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,小院里还有一个小菜园,非常规整。
大门是开在东边一侧的,进去后需要右拐一下才是正房。
三间正房,是一整排房子把边的三间,用墙隔开的院子。和杨墨的房子比要低矮一些。
房子整体是老青砖的,看上去有些旧,但是很有味道,不过,窗户框上的斑驳痕迹,还是能看出这个房子也是有些年头的了。
苏阳到房子门前,果然这个门锁也没换,照例直接打开,推门走了进去。
杨墨自从进入苏阳家这个弄堂后就特别仔细的打量和观看,尤其是进了院子里,看的更仔细了,这下进了屋,也是上下左右的打量。
苏阳看见后感觉有些好笑:“看什么呢,没你那房子好。”
杨墨白了苏阳一眼:“我想看看你生活过的地方。”
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,喜欢一个人、爱上一个人,选择和一个人携手生活到老,就会把这个人放在心上。